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没赶上单车风口的别着急,“共享充电宝”在等你

作者:admin | 时间:2017-6-3 15:00:46 | 阅读:1913| 显示全部楼层


清明节放假归来,VC圈新的风口就诞生了——“共享”充电宝。

目前赛道上的主要公司有三家,分别是来电、小电、街电,融资轮次还非常初期,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。可以预见,“百bike大战”之后,“百电大战”一触即发。

实际上,通过线下缴纳押金,租赁充电宝并不是一笔新的、性感的生意。去西单或者三里屯的商圈随便逛逛,都能在服务台找到租借移动电源的地方。大悦城采取的方式是缴纳100元押金,充电1小时付款1元;中友百货只需缴纳100元押金就可以免费充电。#是的,免费

其次,拥有一个自己的移动电源也是很容易的事情。充电宝的售价普遍低于100元,也很便于携带。但即便如此,这笔生意仍然吸引了国内外一线的投资机构下注。

3月31日,小电宣布获得数千万元天使投资,由金沙江创投、王刚领投,德同资本、招银国际、盈动资本跟投;


小电科技模式较重,只针对本地用户进行充电宝租赁,计划一年内在线下铺设360万台充电宝;街电则走机柜模式,机柜放置若干台移动充电宝。目前机柜有两种类型,小型机柜装载6台,大型装载12台;来电科技除提供充电宝之外,也提供数据线出售服务。

缴费方式都是扫码付费,一般为前0.5-1小时免费,此后每小时收费1元。而归还方式也与单车类似:用户可以在App界面(或公众号平台)上根据充电宝的GPS定位,就近归还。



都是“套路”
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2016年全年,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.8亿,预计2021年,全球手机用户将达到55亿。与分时租赁的单车赛道相比,充电宝分时租赁的用户基数更大、硬件成本较低。这是没有疑问的。

但实际上,这笔生意相对低频一方面是因为充电使用时间更长,流转率不高;另一方面,也因为充电宝本身价格不高、携带方便,所以用户充电的“痛点”没有想象中这么“痛”。也就是说,资本的助推不一定能让用户迅速培养起一种新习惯

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,目前每天充电宝的流转率在0.7-0.8次。而共享单车平均的流转率在3-4次

但随后,袁炳松也强调,充电宝租赁费用比单车收入更高,收入在每天4元以上。如果数据真实,也就是说,单个人每天使用时长是5小时(1小时以上收费)。#但我的疑问是,用户会在什么地方停留超过5小时

第二,和单车赛道一样,充电宝分时租赁并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

以100元为硬件成本进行计算,充电宝进入市场后大概25天可以收回成本。但事实并没有这么乐观,目前有超过10家同类企业进入赛道,竞争加剧,企业收回成本的时间会推迟。

而资本卷入之后,价格补贴也会随即开始,想必未来充电免费、充电得红包也非常有可能。毕竟凡是能靠补贴烧出市场份额的赛道,大家都跃跃欲试。

而另外一方面,目前充电宝的分时租赁,仍然是B2B2C的模式。区别于单车直接面向客户,抢占线下场景也是各种企业必须付出的成本。而能够让用户停留时间较长的场景并不多,比如餐饮场景、高铁站及飞机场、大型商圈等。

尽管尚未得知与B端合作的具体方式,但向B端让利、分成等形式都是可以预见的。下一阶段充电宝企业的竞争重点在于,如何抢占到更多的线下场景

核心问题没有变,钱用各种各样的形式(补贴、铺设硬件)花出去了,怎么挣回来、多久挣回来?并没有人知道。

众所周知,随着线上流量越来越贵、获客成本走高,投出下一个“BAT平台”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。于是风投纷纷开始关注线下的场景,寄望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。希望通过补贴等形式,圈住大批用户,然后再想一个盈利模式出来。

那么大量资本助推下,充电宝这个赛道又能生长出什么呢?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